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半路出家打一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半路出家打一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谜底:行将就木
行将就木 [ xíng jiāng jiù mù ]
释义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近义词
气息奄奄 钟鸣漏尽 枯木朽株 病入膏肓 风烛残年
反义词
春秋鼎盛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画家对物象的描摹有着自已的思想、激情和创作的要素在里面;画师只是对定制的题材照相式的描摹,较少或没有创作的成份在里面。简单地讲,画家创造画稿,画师临摹画稿,一个更生命、更灵魂,一个更工匠、更肉体。当然画家和画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如古代的画师和画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由此可见,画师画的是命题画作,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是身不由己的,而画家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是自由选择的。另外,两者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师更容易受现实、政治和宗教等的约束。(图片来自网络)
画家和画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谁容易被现实约束?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先搞清画家和画师的含义。
画家一般来讲,是指具有较高的绘画艺术修养造诣有娴熟的绘画技能技法有独创并发表的绘画艺术作品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并被专业机构认可的绘画工作者。
画师一般来讲,是指在工厂或画坊根据指定要求按照现成的或既定的样板画进行临摹式机械式重复式的绘画制作的技师或技术工人。画师虽然具有熟练的绘画技能技法,但因完成的是“定制绘画”,缺乏或没有个人专属的审美思想主观创意。严格地讲,画师照着别人的画作比葫芦画瓢画出来的画不能叫做创作,应该叫制作。
画家和画师在画画上的最大区别就是画家是在创作绘画作品,画师是在制作绘画作品,画家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对现实的观察理解感受“创造”性地作画,画师是按照约定或既定的要求和画样“机械”性地作画。
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的创作主题审美理念和技法风格的,画师在制作绘画作品时是受到指定条件“约束”的,即便画师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不能随意发挥和表达表现的。
英国现代著名画家弗洛伊德最擅人物肖像绘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慕名请他为自己画像。像画出来后很多人觉得画像把女王画丑了。但弗洛伊德不以为然,仍是自信满满。荷兰十七世纪著名画家伦勃朗在创作《夜巡》这幅画过程中,感觉按照约画人提出的要求画这幅画并不好,于是就按自己的创意创作了《夜巡》。虽然后来伦勃朗为此吃了官司,但他宁可输掉官司也不肯按对方要求修改这幅画。
画师在艺术创作过程都是被动状态,有什么再去画,着重表现主观现实,受社会影响需求而去创作绘画,永远处于被动状况不愿去超越自己,而画家往往主观意识明确,不按市场套路需求而行,形成于大众观念不同思维,去寻找一个有生命有灵魂艺术追求。
画家和画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艺术的理解层度不同,同时对于艺术的追求层度不同!咱们首先说理解层次不同!艺术有很多层次,从最基本的欣赏到高层次的创作,理解不同,层次也就不同!
如果这么说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古代有那么多诗人,可是写出来的诗却高低不同,这和绘画其实是一样的道理!那么画家一般情况下对于艺术的理解层次普遍高于画师!画家和画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谁容易被现实约束?
很高兴应悟空问答之邀,来回答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画家和画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谁容易被现实约束,我个人认为,画师更容易被现实约束,而画家可以自由创作,不受现实约束。
画家是具有较高的绘画艺术修养,有娴熟的绘画技能技法,能够独立创作的,并发表的绘画艺术作品,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被大多数人,或专业机构认可的绘画工作者,被称之为画家。画家可以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经历,阅历,和对社会的认知,通过画笔,去自由的发挥,自由的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而画师是指在工厂或画坊,根据指定要求按照现成的或规定的样板画,进行临摹式,机械式,重复式的绘画制作的技师或技术工人,叫画师。画师虽然具有熟练的绘画技能技法,但是,完成的却是“定制绘画”,缺乏或没有个人专属的审美思想和主观创意。也就是说,画师是照着葫芦画瓢,画出来的画不能叫做创作,应该叫绘画制作。
所以画师是被现实约束的绘画技师更贴切。而画家,完全不用受现实约束,可以尽情的画,尽情的发挥,尽情的去创造自己的绘画作品。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和看法,不喜勿喷。
V爱一生
钱师宾四认为:中国的诗不仅要能读,还要能配上曲,唱出来。
当今中国,写诗之人之多,多如牡丹之爱。但能够配曲唱出来的,又有几个?
当然,这只是笑谈。看到那句话的时候,就想到Vae,莫名一笑。
Vae的词,有种飘逸出尘的贵公子的淡泊潇洒的感觉。墨色嶙峋山峰,墨色水流一泻千里,一个身影坐在木屋中,茶几旁,品饮清茶。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大概,就是《山水之间》的感觉吧:柳下闻瑶琴起舞和一曲,仿佛映当年飘渺惊鸿影。
清明雨上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
淡薄的云雾,清冷的日光,自然勾勒出一片宁静静谧的景色。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不是什么撕心裂肺的哭嚎,不是什么死生契阔的誓言,我只是好想你,突然想起你,想起赌书消得泼茶香,可当时只道是寻常。
只是平平静静地想,却越想越悲伤,越想越难过,想得心脏收紧,想得无法呼吸。于是雨打湿了眼眶,年年依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清明雨上,写在清明祭念的时候,全歌以悲伤思念为基调。缓缓地将悲伤变得浓郁,如同水珠汇聚成水洼。直到说出那份永远得不到的期盼和守望,年年依井盼归堂,落下泪来,任由悲伤宣泄流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
旋转,徘徊,如浮萍随波飘荡。孤零的身影,在辽阔无边的天地中,旋转,徘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你,这个世界好大,大得让人觉得好空。
至于采词方面,Vae的词调不是胡拼乱凑型,貌似古意,实则不知所云;亦非旖旎轻浮型,倾尽天下血染朱砂醉看繁华。Vae身上有古人的魂魄残存,但并不完整,于是他依托着那一部分精魂,去寻找,叩问,以及模仿,进而拟古作词。有古意却淡三分,失神采却现淡泊。
在清明雨上中,透,自摇,荷风微摆……等等都是这种想法的结果。
我又想起了入选课本的《千百度》:
关外野店,烟火绝,客怎眠
寒来袖间,谁为我,添两件
三四更雪,风不减,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瘦马未曾好歇
——以词来看,是真的美,聊聊几字,荒野之景,孤寂之情,古朴之意尽显。
是的,我家Vae不是宇宙第一,天下第一,中国第一。但Vae说自己第二,谁敢认领第一呢?
我无所谓,我明白生命里什么最珍贵。
我无所谓,破除身边所有蒙昧。
想做我的敌人,你还不配。
他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喜欢他的始终喜欢,不喜欢的也不强求,不会去迎合市场,不忘初心。他的词,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美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当时还是觉得他有一点非主流,其实非主流的只是我而已。
论一个不会做歌词的编曲者不是一个好厨子更不是一个好的摄影师
没错许嵩不只是一个歌手他还是摄影师,厨子,不对是大厨子,海蝶音乐总监等(有没有感觉好厉害😮😮😮)
额⊙∀⊙!好把我承认跑题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许嵩好像厉害的样子。
话说,在2006年那是一个秋天,一个名叫vae的歌手在网上发布了第一首歌(忘记叫什么名字😅😅😅😅)2009年一月份发布了第一章专辑《自定义》,第二张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一经问世便大买特买,二十二万张,在当时也算是排的上名字的歌手了(不对是厨子😬😬😬😬)
我记得清明雨上是许嵩的第一章专辑《自定义》了的一首‘小诗’。可以说和幻听、玫瑰花的葬礼、认错、宿敌、半城烟沙、有何不可等嵩式经典相提并论的歌曲,先是一段架子鼓将人的思绪带入,然后嵩式古风绵绵不绝,让人一听就感觉很轻松♗而许嵩的嵩式慵懒风唱法更让人想法偏偏(⁎⚈᷀᷁ᴗ⚈᷀᷁⁎)(⁎⚈᷀᷁ᴗ⚈᷀᷁⁎)(⁎⚈᷀᷁ᴗ⚈᷀᷁⁎)(想什么我不知道 略略略)
好吧,我承认许嵩唱功有点平淡,不过我就喜欢,(和广大的松鼠🐿🐿🐿🐿🐿🐿)但作词作曲这一点除了一些著名的作词/曲人,我就问问:还有谁!!!(娇☠☠☠☠☠横)不过如果换个歌手来唱可能还不如嵩呢,这种意境不是单单用唱功来评价的,嵩从一开始的青涩到如今的炉火纯青,唱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一位大神也说过:音乐没有好坏,每首歌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不要把音乐来评比!(哼哼😼😼😼)
好了,来几首许嵩的经典做给你们做个参考
《违章动物》
《伴虎》
《花满楼》
《宿敌》
《玫瑰花的葬礼》
《我无所谓》
《别咬我》
《安徒生不后悔》等等等等等
还有嵩的帅图(必不可少哦😮😮😮)
对了(新专辑《我乐意》)
不喜勿喷 个人观点!!!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初中时候被周杰伦吸引,其实很多时候一首好歌必须是词好曲好唱功好。周杰伦有谱曲的天赋,唱功也是敢于突破,但方文山的词就是锦上添花,所以周杰伦非常火。
后来去了合肥读大学,泡网吧的时候就听qq音乐推荐的歌曲,发现许嵩的歌非常适合重复听,那个时候许嵩才出第二张专辑,应该是寻雾启示,后来学校广播经常放的清明雨上,庐州月等等经典歌曲,那个时候周杰伦推出的歌曲反而没有那么经典好听了,所以许嵩算是填补了那个时候的中国风歌曲。
说回正题,清明雨上这首歌典型的中国风歌曲,在国内词排名靠前,清逸有主题,不像方文山那么隐晦。
单看题目,清明雨上。一来,清明常有雨,雨的意境便是有些凄然,一般影视小说中发生比较惨的事情或者感人的事情总会下雨。二来,清明思逝者,雨也有泪的意思,泪如雨下。三来,上在古言中有送上之意,清明雨上也可作清明时节雨天送上(这首歌)。四来,便是深意,雨下是人间,雨上是天堂。总体来看,这一首悼亡之曲,题目起的很妙。
许嵩许多的歌曲题目都很有意味,看起来是下过心思的。比如说《医生》,全歌曲内未提医生,但是这个标题却毫不违和,十分添彩,甚至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再比如说《双人旁》,两个人的身旁,这就从题目中变换歌曲中一个人的角色,否决单相思。不是我一厢情愿,而是你给我机会,等我主动出击,但是又不说破。双人旁又有一种窗户纸还没有捅破的感觉,明明是“双人”,却还是在一“旁”。而且双人旁是彳,彳亍表示犹豫不决,最直接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的情况。当然还有解说更深的意义是彳的文字像地图大陆和台湾,双人旁是有第三个人存在,剖析的有理有据,依据歌词也解释的有理有据,但是具体的原因也许只有许嵩自己才能知道。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歌曲的题目可以一究,比如说《违章动物》《毁人不倦》《拆东墙》等等。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给汉子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字注音。这两种办法用起来都不方便,到了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子母,但只是用汉字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的,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到了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拼写汉语,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拼音。
简单的说,四个阶段
古代直音和反切,清朝威妥玛,民国注音字母,新中国汉语拼音
一、东汉至清晚期,古代的拼音:直音和反切(四声)
直音:用同音字注明汉字读音。
反切: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不过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一些出入,古今声母也有些变化。孙炎作《尔雅音义》,一般认为孙炎是反切的创始人。宋代有《切韵指掌图》。反切标志着汉族语音学的开始,对汉字音节作音理分析,把一个音节分为声、韵两个部分。
孙炎像
二、明清时期,西方的拼音
17世纪初,金尼阁出版《西儒耳目资》,拉丁字母给北京话注音,传教士中使用。
19世纪初,马礼逊出版《中英字典》,拉丁字母给广东话注音,传教士中使用。
1867年,威妥玛出版《语言自迩集》,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式拼音法”。
威妥玛及其作品
三、清末,切音字运动(1891-1911)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这场运动延续了20年,这一运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方案。
梁启超
四、民国时期,读音统一会和注音字母(1920-1958)
1913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这就是台湾仍使用的拼音方式。
章太炎
五、新中国,汉语拼音方案,(1958-今)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
我国开始是没有文字拼音的,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1.鸦片战争以后,以梁启超、沈学等为首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汉字的复杂是教育不能普及大众的首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2. 读音统一会与1913年2月份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
3.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着手研究字母文字拼音方案。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5.1955年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8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首先在小学推行之后,同时又用于注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从80年代起,汉语拼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法定的国内标准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标准。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汉语拼音草案”,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仅有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民格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用了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浯拼音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邮政式和威妥玛式。 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 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牛文改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多次讨论、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并于次年2月,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最后签字者是周恩来总理。这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想知道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
让我们来了解一位老先生--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毕业之后的周有光,去了银行上班,一路做到了高管,但周有光也没有忘记语言学,一直当成爱好,银行派他去欧洲出差,他行李都没放稳,就去找语言学的资料看,研究老外的字母、语法,看看跟汉语差别在哪,还写了不少论文。
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准备学知识搞建设,然后发现麻烦大了,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3.2亿人大字不识一个,还怎么个建法?于是中国开始“扫盲运动”,派了很多老师去教老百姓识字,教着教着出问题了,繁体字太复杂,写字跟画画一样,学生记半天都画不出来,还有长得很像的字,读法未必一样,很容易搞混淆,再加上各地说各地的方言,同一个字能发出N种音。
这时大家就开始讨论了,有人建议直接取消汉字,会借用俄文或者拉丁文来拼写,字母就那么多个,另一波人立马就炸了,丢掉几千年的汉字,不要了?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周有关建议,只简化但不废除汉字,方便大家从零开始认字,然后让外文字母打辅助,用来给汉字注音,让人们能看出读音。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政府批准,于是周有光等人连续加班N天,拿出了初稿,又收集全国各地寄来的意见信,改了一波又一波,最终成果就是195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他编写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后来电脑中文的词库的基础,周有光在书里说:“汉语拼音是一座现代的文化桥梁,它带中国人走向文化,也方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1979年,周有光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他提议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全世界拼写汉语的唯一标准,投票后成功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这是一位真正大神级的牛人。
50岁前,他是银行家和经济学教授。
近50岁,周有光"半路出家 ",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享誉世界的"汉语拼音之父 "。
1984年周有光78岁,出版总编了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被他的连襟沈从文戏称为“周百科”。
85岁之后的周老再次转行,专心做起他的“杂文家”,并和他的夫人张允和一起学习上网,用电脑写作,发表文章。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他载入史册的对汉语拼音的贡献,更是这位博学老人精彩豁达,好学不倦的人生之道。
2017年1月,112岁的周有光先生去世了。古人有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牵手到老仿佛是爱情最应该有的模样。然而终有曲终人散。
向周有光老先生致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半路出家打一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半路出家打一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听风与他
回复画师的含义。画家一般来讲,是指具有较高的绘画艺术修养造诣有娴熟的绘画技能技法有独创并发表的绘画艺术作品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并被专业机构认可的绘画工作者。画师一般来讲,是指在工厂或画坊根据指定要求按照现成的或既定的样板画进行
何以笙箫默
回复)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这场运
谁纵我一世猖狂
回复个人专属的审美思想和主观创意。也就是说,画师是照着葫芦画瓢,画出来的画不能叫做创作,应该叫绘画制作。所以画师是被现实约束的绘画技师更贴切。而画家,完全不用受现实约束,可以尽情的
下一站&失忆
回复汉语拼音的贡献,更是这位博学老人精彩豁达,好学不倦的人生之道。2017年1月,112岁的周有光先生去世了。古人有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牵手到老仿佛是爱情最应该有的模样。然而终有曲终人散。向周有光老先生致敬!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半
娇柔
回复字母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