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林书院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书院,也是当时江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它是王守仁心学的重要传播地,也是道学、儒学、理学的讲习之地,在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林书院创办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当时南京应天府知府杨继盛创办,最初名为习礼堂,后改名为东林书院。书院以“尊孔尚孟、穷理尽性、以天下为己任”为宗旨,培养出了大批名臣良将,如顾宪成、高攀龙、钱谦益等,对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林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理学书院之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马山镇东林村。东林书院创办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由顾憲成、高攀龙等人倡导兴办,以“传道、授业、解惑,以光啓圣学”为办学宗旨。东林书院在明末清初时期曾培养出许多著名的理学大师,如顾憲成、高攀龙、钱谦益、吴昌时等人,对当时学术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林书院,又名龟山书院,今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东林书院建于1111年、北宋年间,原为宋明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燮陪同著名理学家杨时(1053—1135年)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
不要门票的。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解放东路867号,又称“龟山书院”,由杨时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后废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人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后被魏忠贤下令拆毁;清代书院重建,后改为东林小学;2002年腾退小学,开辟为旅游景点。
东林学派是指以明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学派。因在江苏无锡建立东林书院而得名。
东林创立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特别到明神宗统治后期,宦官弄权,边患频仍,名饷加派,人民负担沉重,政治日益腐败 。 常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主持清议、抨击阉党。创立之初主要人物有钱一本、孙慎行、顾允成、黄尊素等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正因为上述这幅对联而名垂千古,为后世留下了流传不尽的佳话。
这里在明代是当时东林党人讲学议政的重要场所。这幅对联彰显得正是东林党人所独具的人文精神魅力,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东林书院,原址在江苏无锡东门苏家弄里,是无锡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观。此书院又名龟山书院,初由宋代儒士杨时设立。杨时,号龟山,为宋代大儒程颐的弟子。他曾在无锡讲学近二十年之久。当地人因此而将他讲学的地方誉为东林书院。但在后来杨时离开了书院,从此书院渐渐没落。
到明万历年间,无锡顾宪成,因不满朝纲废弛而得罪了皇帝,所以被革职返乡。回到家乡后,顾宪成与弟弟顾允成、同乡高攀龙等人捐资重修东林书院,从后便在书院开设学堂,讲授宋儒理学。一时间声名远播,各处问学者云集于此。他们在研习儒学同时,谈论国事,针砭时弊,逐渐成为了江南一大人文盛会。就在这东林书院中,后来还出现了著名的“东林八君子”,他们分别是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钱一本、薛敷教八人。就在这种胸怀家国天下的人文熏陶下,东林书院培养了一批朝臣,这些臣子时常会在朝堂上向皇帝直言进谏,由此而得了东林人士的赞誉。
2003年2月,经过全面整修的东林书院以全新的面貌向各方游客开放,如今是一处极为典雅游赏的人文胜地,吸引着各处的游客前来游览赏玩。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十分熟悉了,它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题写,以此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
东林书院
作为明代最著名的书院,东林书院在当时影响十分之大,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林书院的兴废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廷政治势力的消长。东林书院创建于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上书院讲会的风气十分盛行,书院的创建人顾宪成曾在各地讲学,声名鹊起,东林书院的首次大会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形成了书院讲学的高潮,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东林书院里的学人讲学活动仍十分频繁,并且逐渐渗透到了邻近的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创办的虞山书院是第一次被东林书院渗透的书院,由此形成了相当大的书院网络,包括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地的书院群。也正是由于讲学活动影响颇大,让东林书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为它赢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的发起人大都以儒家正统自居,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以顾宪成为例,他十分热衷于参与朝堂政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学术上,东林书院标榜“反王学”;政治上,它以“反阉党”闻名,对于前者,其实东林书院针对的是“王学末流”,而非王阳明本人,代表了向程朱理学回归的趋向;对于后者,直接导致了东林书院的被毁,东林书院的发起者以“清流”的形象出现在朝堂,引起了魏忠贤的忌恨,天启五年(162年)八月,魏忠贤通过“中旨”下令削夺四位主要东林人士的官职诰命,并拆毁包括东林在内的全国书院,首先拆除了东林书院最重要的依庸堂。这一年的十二月,魏忠贤又发布《东林党人榜》,在全国公开通缉309名“东林党”人士,重挫了东林势力。
依庸堂
天启六年(1626年),东林书院遭到全毁,东林人士被迫转移到无锡东南鸿山相间,在祠宇道舍中继续坚持讲学,远离了政治生活,当年顾宪成所作的这幅对联也成为东林书院曾经的写照。
参考文献:
朱文杰:《东林书院被毁经过》,《东南文化》1997年第3期。
金奋飞:《东林书院与东林讲会探析》,《江淮论坛》2006年第5期。
刘舒曼:《东林书院与东林党浅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23卷第1期。
伍金霞:《阳明及阳明后学与东林书院发展考略》,《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寻找一种归宿
回复学活动影响颇大,让东林书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为它赢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东林书院东林书院的发起人大都以儒家正统自居,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以顾宪成为例,他十分热衷于参与朝堂政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隔却山海
回复年会会员 林小静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