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爱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爱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好
就是,你在时代少年团里面中7个人里面,你是喜欢这7个里面其中两个人的,就是双担,所谓双担,就是在这个组合里面你只担这两个人,就同时喜欢这两个,就意味着要同时追随两位爱豆,就像挑担子一样,对这两位成员一碗水端平了
如果你是喜欢除了喜欢时代少年团以外的组合,也喜欢另外一个组合,那你这两个组合你都喜欢,也是他们的粉丝的话,那这就是双担了
“Teens in Times”,缩写为tnt,这个组合的全称

双担”一词为网络用语,粉丝圈里常见的说法,指在某个偶像组合里同时喜欢某两个成员,就像挑担子一样,对这两位成员一碗水端平。
“可燃冰”开发:能源革命的新引擎,“可燃冰”意义不亚于发现大庆油田
可燃冰“致命”缺陷让人忧虑不堪,优点让人欣喜若,可燃冰是一把“双刃剑”,如若泄漏对气候可是“一剑封侯”,如若有人能妥善开采可燃冰话,明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一定会花落他家。
世界能源危机越演越烈,石油的价格居高不下,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产量是每况愈下,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制约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石油面临着枯竭,急需一种新型能源来代替石油的“大哥大”的地位,可燃冰的出现,让世界欣喜若狂,欣喜过后又变得愁云惨淡,面临着重大开采难题,让世界各国都知难而退,本来如获至宝,但是不能为人所有,这种煎熬恐怕让人难以释怀。
何为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存在低温高压下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而水与甲烷则是它的组成部分。
可燃冰就是一种外形类似冰块天然气水混合物,见到明火可以燃烧,并且释放大量的水,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是一种全新的洁净能源,如若合理开发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如若开采不善,对温室效应可谓是一剑封侯。
可燃冰优点让人惊喜不已
首先可燃冰可以燃烧,燃烧过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比起煤炭来说可以独占鳌头,绝对秒杀的存在,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污染让人类头疼不已,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气候都是致命的。可燃冰就是“洁”然一身,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相当于170立方米的天然气,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气的2-5倍,小小一块可燃冰的威力相当惊人。
其次,可燃冰的储量惊人,可燃冰可以作为未来首当其冲燃料资源,储备量是石油的几百倍,可以让全人类使用1000年之久,大家伙看到这里是不是心动不已,早就想跃跃欲试开采可燃冰了呢?如果大家这么想,那就把问题想的太简单化了。
可燃冰的发现让人类如获至宝,是什么原因导致可燃冰无法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呢?这么多优点及于一身,我们看看开采难度以后,大家伙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是什么样的难题让世界科学家知难而退呢?
首先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出身与石油千差万别,大大增加了开采的难度,石油的开采石油是液体状的,不仅容易抽取,也会形成喷涌状,然而可燃冰是属于固态的形式,可燃冰多处探明都在深海区,水下压强是人类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可燃冰的发现多数发现海底1000个大气压,这样的压强普通的设备会被压成渣。从而大大增加了海底作业的难度。
其次海底世界,可不像陆地那么简单,不仅要考虑水压,还要考虑海底滑坡,从而引发的海啸。8000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也极有可能是由于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可燃冰的特点也是“致命”的
可燃冰存在状态低温,高压的状态下存在,在水下1000的大气压的作用下,如果把可燃冰从海底带到海面,在常规大气压下,可燃冰会迅速分解,挥发,大量的气体挥发,一旦遇见明火,爆炸威力不亚于一枚核弹的危力,如果挥发可能造成钻井平台发生井喷现象,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可燃冰的厚度一般为50_100米的厚度,一旦开采出来,会产生海底大滑坡,引起海底地壳运动,从而引发海啸的这种可能极具存在,在海底几千米深度取东西,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难度可想而知。
可燃冰的泄漏对全球温室效应都是一剑封侯的存在
大家伙都应该知道,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的致命杀手,大家伙只知道其一,却不知道可燃冰的威力,它的威力是致命的。
大家伙知道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无氟冰箱,空调了吗?
主要是空调中的氟对臭氧层破坏都是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氟氯带烃这类复合物不可分解,对臭氧层的破坏是致命的。可燃冰中的甲烷就是氟氯带烃化合物的一种。
这种化合物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倍之多,如果大量开采可燃冰的话,一旦泄漏,气温会急剧升高,导致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我们没倒在能源危机的道路上,却要生活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十分困难的,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
开采成本制约着大规模开发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立方米,而目前国内天然气造价仅在1元/立方米,这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谁会去做呢?
常见开采可燃冰的方法有热解法,降压法,二氧化碳置换法
虽然开采可燃冰困难重重,中国从未有停止对可燃冰探索的脚步,在开采可燃冰技术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国可燃冰储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中国不仅在南海发现大量的可燃冰存在,在中国的西藏,以及祁连山脉都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出现,一定能成为21世纪的接替者。
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中国人口众多,石油资源每天消耗巨大,可燃冰的开采迫在眉睫,中国的“蓝鲸2号”
蓝鲸2号这个“巨无霸”早在2020年3月的时候,就在南海神狐海域开展了第二轮的可燃冰试采,对我们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开采可燃冰技术性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以完全征服这片海底世界,把这个“烫手山芋”变成我们真正的“帮手”。
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中国人口众多,石油资源每天消耗巨大,可燃冰的开采迫在眉睫,中国的“蓝鲸2号”
蓝鲸2号这个“巨无霸”早在2020年3月的时候,就在南海神狐海域开展了第二轮的可燃冰试采,对我们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开采可燃冰技术性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以完全征服这片海底世界,把这个“烫手山芋”变成我们真正的“帮手”。
总结:
可燃冰这事不能急于求成,毕竟海底世界极为复杂,对勘探,开采都需要一套极为复杂的程序,稍有不慎对人来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从而引起海底世界的天翻地覆,引起巨大的海啸,对人类都是灭顶之灾
开采成本也制约着可燃冰的开发,种种原因制约着可燃冰走进我们千家万户,随着世界各国逐步克服这些世界难题,可燃冰一定会接替过石油这个“接力棒”,成为人类真正的帮手。
可燃冰是一把双刃剑,弄好了造福全球,弄不好祸害全球,不仅是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开采可燃冰。
地球不仅是一颗孕育生命的星球,同时还是一个超级能源库,除了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外,地球还蕴藏着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能源,比如可燃冰。
可燃冰作为一种珍稀能源,人们只闻其名不见其踪,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见过可燃冰,也根本不了解可燃冰的珍贵之处。原因很简单,可燃冰还没有大规模开采,普通人还用不上。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顾名思义,就是天然气跟水的凝聚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物质,外表如冰,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的燃烧能力极强,燃烧之后不留下任何残渣,污染也远远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可燃冰的形成十分不易,需要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环境中才能形成,什么地方才有这种条件呢?答案只有两个:海底300米以下,永久冻土带以下。
数据显示,全球的可燃冰储量超过2100万亿立方米,是天然气储量的10倍以上,而且,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成150立方米天然气。
仅是海洋深处,可燃冰分布面积就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下面都有可燃冰,如果全部开采出来,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可燃冰能源,其中,我国的可燃冰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换算之后,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当量,其价值不可估量。
可燃冰真的能完美代替石油吗?
可燃冰是混合物,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由烷烃、环烷烃以及芳香烃混合而成,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石油,所含物质的比例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有黑色的,有红色的,还有金黄色的。
石油开采出来之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提炼,提炼完成之后,石油将分解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蜡、沥青,重油等物质。
汽油主要利用在汽车上,柴油主要利用在卡车上,沥青虽然只是石油里面的残渣,但依旧有修路的功能。
当石油提炼完成之后,会剩下一堆黑色粘稠物,这并非杂质,而是更为珍贵的重油,重油的密度更高,燃烧能力更强,一小块重油便能燃烧很久,所以普遍被运用在航母等大型船只上。
总的来说,石油不仅仅是燃料那么简单,它提炼之后产生的种种物质,可以运用在诸多领域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可燃冰虽然也是能源,但分解之后只有天然和水,所以,可燃冰不能成为石油完美的替代品。
中国的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何没有全力开采,甚至很少提及?
我国第一次在南海发现可燃冰是在2007年,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在这15年中,我国对可燃冰一直处于实验开采状态,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原因如下:
1,可燃冰是一种类似于冰的固体,不能跟石油天然气一样通过钻井喷射出来,再加上可燃冰分布在海底和冻土层,也不能像挖煤一样将其挖出来,开采难度相当大。
2,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的化合物,在常温常压状态下会分解成天然气和水,开采过程中不断释放的甲烷十分危险,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火灾或爆炸,危害工人安全。
3,可燃冰当中的甲烷如果在海底释放,会消耗掉海底的氧气,危害海底生物的生存,如果在海底发生火灾或爆炸,甚至有可能引发海啸。
4,可燃冰的储量十分巨大,而且是固体,它不仅仅是能源,也是地球岩层的结构之一,起支撑作用,保证岩层结构的平衡,一旦人类大力开采可燃冰,地球将会被掏空,解释,岩层结构被破坏,很有可能会出现塌方,陆地塌方无伤大雅,海底塌方的危害相当大。
5,可燃冰深藏于海底,或者是冻土层下,开采的成本很高,美国曾经使用潜艇开采过可燃冰,每立方米的成本高达200美元,合人民币1400多元,开采成本远超可燃冰原本的价值,不划算。
中国的可燃冰什么时候能大规模开采,并投入使用?
2007年,我国第一次在南海发现大量的可燃冰资源。
2013年,我国第一次在广东珠江口盆地发现高纯度可燃冰资源,经过长达4年的研发之后,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建设成功,在开采可燃冰实验中一切顺利,连续采气180小时,产量高达30万立方米,创下了世界纪录,事实证明,中国开采可燃冰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状态。
2020年,蓝鲸二号钻井平台建设成功,相较于蓝鲸一号而言,蓝鲸二号的系统更为先进,开采效率更高,开采过程中的燃料消耗更低,最大日产量高达2.87万亿立方米,创下了世界纪录。
中国的可燃冰什么时候能大规模开采,并投入使用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第一个有能力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也许大家还有印象,过去有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可燃冰作为石油的完美替代品,而从储量以及属性来看,可燃冰确实具备有替代石油的潜质。然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提及这种能源了呢?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人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
可燃冰和冰一样,基本结构都是由水分子(H2O)组成,但排列出来的分子形状有很大差异,笼状结构让可燃冰有多的空间可以容纳甲烷分子,以构成可燃的甲烷冰。
可燃冰在地球上分布广泛,1965年以后,人类陆续发现了天然的可燃冰,自然界的可燃冰存在于的永冻土层中,或大陆斜坡与大陆隆堆一带的海床下面。
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可燃冰的储量大约是石油、煤炭等能源探明储量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具备完全替代石油的可能,而且其燃烧后只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可燃冰
石油作为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需求巨大,但也面临着开采枯竭的问题,但它更严重的问题就是碳排放,由于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的温室效应逐年加剧,让人们意识到,再不采取措施减少碳的排放量,地球将会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减少碳排放世界各国基本上都达成了共识,几乎每个大国都制定了燃油车的禁售期限,而可燃冰作为能源,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不符合人类遏制碳排放的规划,这就注定了它不会成为石油的替代品。
另外,可燃冰虽然储量丰富,但由于其作为固体物质深埋在地底下或海底下,以现在人类的开采技术,还很难做到实用性开采,因为这不像是开采石油,可燃冰的开采会造成塌陷,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可燃冰
而从深处开采后,如何保存也是一个问题,在18摄氏度以内,还可以保持固体状态,但一旦超过了这个温度,那甲烷就会挥发掉,真得就会只剩下一点水了。
可燃冰的开采运输问题就很难克服,而要是大量在生活中应用,很多设施设备都需要改造,以符合可燃冰的特性,那将是一个重大的全方位的改造,也会付出巨大成本。
最后就是,近些年,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已经完全实用化,相对于使用燃油,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的特点,电力也是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未来将会逐步完全替代石油。
可燃冰虽然已经不再是石油的替代品,但人类也要警惕,随着地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一些永久冻土层中的可燃冰也会溶解,一些甲烷也会进入大气,会进一步增加大气层的温度。
在十多年前就非常火的可燃冰,不晓得在哪年突然销声匿迹,再也无从有人提起。
曾经被誉为石油最完美的替代者,如今在能源市场上竟无所踪迹。
可燃冰之所以会无影无踪,主要与其开采难度和运输难度较大有关。
可燃冰并非是水凝固后的产物,而是指天然气的水合物。
可燃冰的燃烧发出的能量高,产物无污染。
在常温常压下,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出来164立方米的天然气,以及0.8立方米的淡水。
开采可燃冰可真是一举两得,不仅获得了天然气,还获得了淡水。
另外,可燃冰在燃烧时的污染极小,而且能量还要比普通石油等能源高出10倍左右。
此外,在开采可燃冰时,释放出的甲烷含量是天然气的60倍上下。目前天然气的价格是3.7元/立方米,而1立方米可燃冰的价值相当于606元由此可知,可燃冰的价值有多高。
另外,可燃冰在地球上的储量极高,据科学家研究,全球可燃冰在海底分布面积约为4000万平方千米。而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可达到280万亿立方米,预计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
根据可燃冰燃烧的能量和产物以及储量来看,确实可以在某些领域取代石油,成为市场的宠儿。
别看可燃冰在前几年很火,如今竟杳无音讯,就来看看原因是什么吧。
说白了,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就是天然气,在某些应用领域根本就无法取代石油。
如作为汽车,飞机,轮船的燃料时。毕竟可燃冰开采出来后在常温常压下就会升华为气体,这种性质自然就不适合作为燃料使用。
由此可见:在某些领域上,可燃冰是无法取代石油而存在的。除非,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
可燃冰的开采难度较大
可燃冰的开采难度主要就是与其性质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关系。
可燃冰的性质
可燃冰在被埋藏地处于固态,这时是处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中。
一旦被开采出来,若要让其依旧保持固态,还要维持当时的高压,低温条件。这就必须对开采设备进行改装升级,投入可不低。
如若不保持低温高压的条件,那么可燃冰被开采出来后,在常温常压下就会升华为气态,不利于集中收集。
也正是可燃冰的独特的性质,使得在开采和储存时显得不那么容易。
可以只不过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可是很大的,尤其是被埋藏在深海之中以及陆地永久冻土之中的可燃冰。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也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了可以开采可燃冰的设备,也已经建成了多座可燃冰开采矿井以及开采船。
可燃冰所处的环境
存在可燃冰的只能是两个地点,第一个就是海洋底部的沙石层里,第二个就是大陆上的永久冻土区域。
也正是以上两个环境的自然条件,给可燃冰开采带了较大的难度。
那么,难点主要在哪呢?
无论是在开采深埋于海洋底部的可燃冰时,还是在开采冻土地带的可燃冰时,都要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甲烷的泄漏问题。
毕竟可燃冰的成分就是甲烷 ,一旦甲烷泄露,那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比二氧化碳要高10倍~20倍。
主要就是因为,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而其危害还要比二氧化碳更甚。
在开采可燃冰时,哪怕是受到微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泄漏,从而对大气造成较大的危害,加速温室效应的进程。
另外,在开采陆地边缘海底的可燃冰时,也是极其危险的,搞不好就会出现井喷事故,最终导致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事件的发生。
当然了,以上还只是在开采可燃冰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果可燃冰在数千米的海底,那对开采设备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毕竟要深入海底上千米的深度,钻探设备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
没有相应的材料技术,根本就生产不出来符合要求的钻探开采设备。
所以说,开采可燃冰的难点就在于防止甲烷泄漏,以及防止海底灾难的发生。
即便顺利地开采出了可燃冰,那也需要将其运送到特定的地方。这就需要运送可燃冰的容器时刻将温度保持在0℃~10℃之间,高压,才可以运送固态的可燃冰。
也就是说,由于开采难,运输难,导致可燃冰没火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最早开展可燃冰研究的是日本,随后我们国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开发利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昂的成本,以及巨大的环境风险都带来巨大挑战。和石油天然气比较更是没有什么优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爱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天涯为客
回复开采可燃冰困难重重,中国从未有停止对可燃冰探索的脚步,在开采可燃冰技术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可燃冰储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中国不仅在南海发现大量的可燃冰存在,在中国的西藏,以及祁连山脉都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出现,一定能成为21世纪的接替者。可燃
人生不过梦一场
回复冰?可燃冰是一种存在低温高压下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而水与甲烷则是它的组成部分。可燃冰就是一种外形类似冰块天然气水混合物,见到明火可以燃烧,并且释放大量的水,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燃烧的产物对
荷塘月色
回复成之后,会剩下一堆黑色粘稠物,这并非杂质,而是更为珍贵的重油,重油的密度更高,燃烧能力更强,一小块重油便能燃烧很久,所以普遍被运用在航母等大型船只上。总的来说,石油不仅仅是燃料那么简单,它提炼之后产生的种种物质,可以运用在诸多领域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可燃冰虽然也是能源,但
酷炸小仙女
回复在未来将会逐步完全替代石油。可燃冰虽然已经不再是石油的替代品,但人类也要警惕,随着地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一些永久冻土层中的可燃冰也会溶解,一些甲烷也会进入大气,会进一步增加大气层的温度。在十多年前就非常火的可燃冰,不晓得在哪年突然销声匿迹,再也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