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txt8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txt8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用“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来形容汉武帝的征伐之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他的铁血政策下大汉军队从南打到北,从东打到西,除匈奴外一共灭了13个国家。
1.匈奴:可以说自汉王朝建立以来,匈奴一直都是汉朝北部边境的心腹大患,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动了漠南、河西、漠北等一系列的反击战,把匈奴人追在屁股后面打了四十四年,匈奴人远遁以后汉朝北部的疆域线也从长城沿线延伸到了漠北地区
2.闽越国:该国位于现在的广东、浙江一带,是春秋后期逃难的越国人和当地的土著民族所建。
3.大宛:汉武帝对大宛的征服之战极为高调的印证了“犯吾强汉者,虽远必诛”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
4西域诸国:西域的小国比较多,这里的西域诸国主要是指西域三十六国,汉军在这一带的威慑力主要累积于远征大宛之时,当时汉军路经西域,西域各国都不愿向汉军提供食物和水,每到一地这些国家都是紧闭城门抗拒汉军,于是李广利令汉军将这些不开城门的国家逐一攻打,再有顽强抵抗者城破之后尽数屠杀,新疆维吾尔的轮台地区因为紧闭城门、拒迎汉军,在城破之后被汉军屠戮殆尽,经过了几番武力展示之后这些西域的小国再也不敢抵抗汉军了,且在之后的几年里纷纷都归顺了汉王朝,成为了大汉的附属国
5.南越:南越就是现在的越南,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攻占了南越,在南越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
6朝鲜:西汉初年有一个名叫卫满的原燕国人,率领着他的部属来到朝鲜半岛消灭了箕子朝鲜,建立起了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建立后实力愈来愈强、国力蒸蒸日上,强大起来之后的卫氏国王们非但不肯再向汉朝朝贡,而且还经常去汉朝其他的附属国捣乱,前109年汉武帝命汉军水陆并进灭掉了卫氏朝鲜。
7.楼兰:公元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领汉军七百人攻占了楼兰,并擒获了楼兰国国王,楼兰成了西汉的附属国。
8.滇国: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滇国。
9.劳浸: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劳浸。
10.靡莫: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靡莫。
11.夜郎:公元前135年武帝出兵攻破了西南的夜郎国。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
唐朝前前后后至少消灭了三十多个国家,
1、东突厥630年(灭亡时间)
2、吐谷浑634年
3、高昌640
4、薛延陀646年
5、中天竺647年
6、龟兹648年
7、西突厥657年
8、百济660年
9、高句丽668年……
汉朝
唐代营州枊城(今辽宁锦州)胡人安禄山在对东北各族的战争中,立下军功,受到唐玄宗的重视,以一身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控制了经济文化素称发达的河北和河东地区。他不断招兵买马,积聚钱粮。奏请提升许多胡人为大将,延请不得志的汉族地主做幕僚。
天宝十二年(755年)冬,安禄山利用唐中央兵力空虚,宰相杨国忠为人民痛恨的机会,从范阳起兵反叛,带领所部由同罗,奚,契丹和室韦人组成的军队共十五万人南下,欲推翻唐的统治。
安禄山的军队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很快就渡过黄河,进到洛阳附近。唐玄宗命封常清前往洛阳募兵抵御,又在长安募集市井子弟和无业游徒,与原有少量唐军共五万人,由高仙芝带领,屯驻陕州。这些人没受过军事训练,在武牢关和洛阳城下接连打败仗。
唐玄宗杀封常清和高仙芝,改派哥舒翰为统帅,后仍败,丢潼关,长安震动。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人民纷纷反抗。叛军遭受挫折,内部矛盾加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
唐军集中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和西域的军队,又借回纥兵,夺回了长安和洛阳。直到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才被平息。
可以看出,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是因为唐王朝承平日久,唐玄宗宠信杨国忠,杨贵妃兄妹,不理朝政。唐诗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再加上唐王朝疏于防范等,致使安禄山坐大,终于酿成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军队为何如此强悍?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对唐军的攻击。史称“安史之乱。”叛军携雷霆之势,凶神恶煞,千里绝尘,几乎无人能敌。叛军之所以如此强悍,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疏于战事,唐军几乎没有战斗力。
唐朝自从经历了“贞观之治”的盛世风华!
再到武则天的进一步巩固朝政。
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天下太平!可以说是多年了一片升平之势。
无论是边境守卫,还是京师防护,都是松懈到一点都没防范,所以听到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最大的反应就是震惊!震憾。很多州县一听到叛军来攻,几乎没抵抗,而是望风而逃,弃城而去。
二,仓促幕兵上阵,几乎没有战斗力。
面对朝臣奏请,唐玄宗初初不相信安禄山会反。
直到叛军攻下唐军多处城池后,唐玄宗才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坚守洛阳,任命荣王李琬东征。毕思琛在东都洛阳募兵。而封常清在长安募兵!
由于征来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就匆匆派上战场,面对一路斩杀而来的叛军挟胁得胜之势,几乎没有抵抗力,一溃而败!
三,不停练兵,安禄山做了充分准备!
其实,在唐玄宗重用安禄山时,就是想以胡制胡。
狡黠的安禄山当然知道唐玄宗的用意。所以表面上对唐玄宗尽显忠心,喑中已生异心。
特别是每年被邀请到京城长住的安禄山,看到了唐玄宗巍巍皇权的诱惑,还有杨贵妃绝色佳人的诱惑,就加强自己属下的土兵练兵,力求成犲狼之师,提高战斗力!
所以,在安禄山的一声令下,久经训练的士兵开赴战场异常的骁狠。战斗力强悍。
由此可见:安禄山的有备而来,跟毫无半点防范的唐军开战,就像狼和羊一般。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这一年,安禄山统领十五万大军在范阳起兵,他的强悍更多的表现在范阳到洛阳这条漫长的战线上。
安禄山起兵之初的强悍,的确让大唐王朝大跌眼镜。
他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之时,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放在心中,七天之后,唐玄宗才下令在洛阳前沿一带构筑防线。
这也意味着,唐军所谓的三道防线并不牢固,几近都是临时拼凑的大军,根本没有实力和安禄山的大军真正抗衡。
除了这三条正面防线,唐玄宗还下令在朔方、河东两地再度构筑防线:
而唐王朝在后期之所以能够顺利反扑安史之乱,也正是因为河东、朔方这两块战略要地。
安禄山的十五万大军迅速南下猛扑洛阳一带的军事防线,陈留、洛阳、陕郡的军事力量接连被破,燕北军团直扑潼关。
潼关以前的燕北军团是最为风光的一段时间,也是战斗力最为彪悍的一段时间。只不过安禄山大军战斗力的彪悍并非真正的彪悍,而是因为反叛的速度够快,也够猛烈。
安禄山所统领的燕北军团,大唐王朝的大军几乎都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顺利击垮。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反抗,而是没有时间进行正面的对抗战役。
安禄山大军在被困于潼关之后,因为他所统领的燕北军团长驱直入,后方大本营很快就受到了威胁。
颜真卿、颜杲卿两人迅速在堂邑、平原郡两地建立反抗势力,就连清河郡一地也加入了反抗。安禄山只能调集大军反扑后方战后,防止自己的大本营范阳和洛阳两地被强行切割,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极为致命。
这段时间,安禄山的大军并没有顺利攻破潼关,十几万大军都被阻挡于潼关之外,
潼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想要攻破这里颇为艰难。
总而言之,安禄山的大军之多一之所以能够在范阳---洛阳这条战线上疯狂横扫,几乎有如犁庭扫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行军速度足够快,唐玄宗李隆基的反应速度也足够缓慢,给与了安禄山挺兵急进的良好机会。
唐玄宗的表现,可谓是安史之乱初期最大的败笔。
安禄山大军之所以能一路攻破长安,与唐朝自身千疮百孔有很大关系。
安禄山并非只是靠阿谀献媚上位的。
许多人认为安禄山得势是因为能够取悦杨贵妃、唐玄宗。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安禄山本人精明能干。他以征战的方式获得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土地、军事、财政大权,为日后叛乱做好的充足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地地域相连,兵力多达二十万之众,而京中禁军也不过八万。
安禄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唐玄宗虽然开创开元盛世,但后期逐渐沉迷享乐,荒废政事,朝中由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把持。
地方管理腐化严重,百姓民不聊生。
而安禄山所在地方,少数民族人数众多,他们与汉族矛盾激化,比起唐朝的统治,他们更希望同为胡人的安禄山来统领自己。
唐朝禁军竟多是子承父业,为的是确保忠心,结果这些纨绔子弟疏于训练,哪里会是常年操练的安禄山大军的对手。
而唐朝宰相杨国忠权欲熏心、声色犬马,这下子为安禄山起兵的借口都想好了,讨伐杨国忠、清君侧。
唐玄宗自斩“双臂”,错失作战良机。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初,唐玄宗并不相信安禄山叛乱,因此没有积极做出反击的对策,导致安禄山顺利攻陷洛城。
而唐玄宗不肯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听信谗言,将两位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杀害,使得唐军军心大乱。
不仅如此,唐玄宗不听众人劝阻,在军事上开始瞎指挥,强令哥舒翰出潼关应战,结果导致哥舒翰兵败投降。
而安禄山更加肆无忌惮,顺利攻下长安,唐玄宗则逃离长安。
【等到后来,如果不是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利益冲突,想来灭亡唐朝,唐玄宗也不冤枉,一手好牌打成这样?】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也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而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其实,唐朝的由盛转衰乃至最后的灭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归于唐朝的藩镇势力越来越大。
在唐玄宗中期,发明了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叫十节度使制度。而藩镇的最高领导者节度使,因为掌管着一方军政大权,所以导致这些节度使们拥兵自重。
慢慢的有了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最终,颠覆了大唐的政权。
而最开始的节度使的权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仅仅一个节度使,还是无法跟中央去进行对抗的。
只是在后来为了对抗游牧民族,就出现了一位将领,同时任好几个节度使的情况。安禄山就是因为身居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所以拥有20万大军。
那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大军为什么如此的强悍?
一、安禄山叛乱经过长期的准备,军队训练,粮草储备
1、高筑墙广积粮,暗地部署兵力操练兵马!
在设置节度使初期,节度使还是比较可控的,因为当时的节度使只有统兵的权利。到了后期,为了迎合战争的需要,中央又逐渐将地方财政支出权和人事任免权都交给了他们,这让身兼多个节度使的安禄山抓住了机会。
因此,安禄山在当节度使的时候,不仅在所管辖的区域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还招兵买马,储备许多精良的兵器。
所以,安禄山依靠财富力量,强化了军队的实力和武器装备。
2、安禄山收买唐玄宗身边的人,为自己反叛掩人耳目!
自从唐玄宗赶走了贤相张九龄后,唐玄宗便开始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所谓的亲小人,远贤臣便成为他晚年政治生活的写照。
而当安禄山还是一方节度使的时候,凡是从他管辖区域经过的朝廷官员,他都会很大气的赠送这些官员大笔金银。
毕竟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些得了好处的官员,不时的会在唐玄宗面前,为安禄山歌功颂德。长此以往,唐玄宗对安禄山产生了好的印象!
安禄山知己知彼、胆识过人,以至于杨国忠曾多次告诉唐玄宗安禄山会造反,唐玄宗都不相信。
二、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叛,对此没有迎战准备。
1、安禄山讨好唐玄宗,为自己争取训反叛时间!
当初,安禄山以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唐玄宗的充分信任。并让他担任的是节度使的职位,又拥有很大的兵力和权利。
而对于地方节度使,招募的兵只忠于地方节度使。所以,到了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利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多。导致这些节度使手下的兵,都不听中央的调遣。
我想唐玄宗到最后都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信任的安禄山最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2、安史之乱,京城无兵可守,地方又不敢反抗
怪就怪唐玄宗一味地想要开疆拓土,把突厥和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盘攻下来之后,就派了国内的大部分主要兵力驻扎在边关,这就导致京城的兵力非常少。
所以守护京城的兵力不到8万人,而安禄山拥有20万人,在数量上就已经是劣势了。
再到地方,为什么地方不敢反抗?
像王忠嗣本来是能够牵制安禄山的,只可惜唐玄宗太信任安禄山了,以至于后来把王忠嗣给撤换了。这对于地方来说,如果阻止安禄山的行为,没准会落得跟王忠嗣一样的下场。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哪里敢反抗呢?
三、唐朝军队作战素质不如安禄山的叛军
1、安禄山的军队边境作战有经验,单兵素质高,能以一当百!
安禄山的军队久经沙场,又多年在边关进行磨砺,战斗能力十分强劲。再加上安禄山的训练有素,所以安禄山的军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
相较于守卫京城的部队,因其唐朝一直处于太平,导致京城的守卫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仗。因此,守卫京城的军队与安禄山守卫边关的军队,也就不能同日而语。
2、唐朝官军盛世之下贪图享乐,最终误国!
唐玄宗因为贪图享乐而荒废了朝政,无心管理朝事,缺乏向上的精神。所以引来了朝廷内外的强烈不满,而此时的唐朝军队虽然有一定数量,却丝毫没有战斗力。
况且,当时唐朝军队的很多士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即便唐朝的军队有着优秀的统帅,也无法与安禄山训练有素的军队想抗衡。
综上所述,从安史之乱可以看出,唐朝虽然表面是一片强盛,但是唐玄宗因晚年怠慢朝政问题,导致唐朝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使整个唐朝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藩镇割据局面越来越明显。
而安禄山能够起兵,迅速就打到了洛阳、长安,也跟他个人善于逢场作戏、性情狡诈相关,再加上唐玄宗又喜欢好大喜功,才信任像安禄山这样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txt8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txt80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初念浅、转念深
回复王,楼兰成了西汉的附属国。8.滇国: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滇国。9.劳浸: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劳浸。10.靡莫:公元前109年武帝出兵灭掉了西南的靡莫。1
荷塘月色
回复地方,为什么地方不敢反抗?像王忠嗣本来是能够牵制安禄山的,只可惜唐玄宗太信任安禄山了,以至于后来把王忠嗣给撤换了。这对于地方来说,如果阻止安禄山的行为,没准会落得跟王忠嗣一样的下场。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哪里敢反抗呢?三、唐朝军队作战素质不如安禄山的叛军1、安禄山的军队边境作战有经
隔却山海
回复此君王不早朝。再加上唐王朝疏于防范等,致使安禄山坐大,终于酿成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军队为何如此强悍?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对唐军的攻